1月3日,《山東省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印發,提出通過產能置換、指標交易、股權合作等方式兼并重組,做大做強日—臨沿海先進鋼鐵基地,優化提升萊—泰內陸精品鋼基地,推動內陸非規劃基地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大幅提升。
1月3日,《山西省空氣質量再提升2022——2023年行動計劃》正式對外發布。其中提出,太原及周邊“1+30”大氣污染聯防聯控重點區域不再審批新建焦化項目。
1月6日,《浙江省污染天氣消除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印發,提出推進鋼鐵企業兼并重組,加快提升產業集中度,鋼鐵冶煉企業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推進全廢鋼電爐工藝,推動長流程煉鋼轉型為短流程煉鋼,壓減長流程煉鋼產能150萬噸以上;逐步整合退出獨立熱軋企業及工序。
1月11日,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工信部強調,2023年要加快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健全市場化法治化化解過剩產能長效機制,嚴格執行鋼鐵、水泥、玻璃等產能置換政策。優化布局乙烯、煤化工等重大項目,提高鋼鐵等重點行業產業集中度。
1月12日,山西省人民政府代省長金湘軍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講到,2023年,山西力爭煤炭產量達到13.65億噸,4.3米及以下焦爐全部關停等。
1月12日,從正在召開的河北省“兩會”上了解到,近五年來,河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化,超額完成六大行業去產能任務,其中鋼鐵產能由2.39億噸減至1.9億多噸。
1月12日,《江蘇省工業領域及重點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嚴禁新增鋼鐵產能。進一步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環境影響評價、節能評估審查等相關規定,切實控制鋼鐵產能。
1月13日,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單位發起的“千億綠鋼”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預計“十四五”期間,“千億綠鋼”行動將完成約2500萬噸、1000億元的綠鋼交易,累計減少二碳排放量超過250萬噸。
1月17日,山西發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引導煤炭、煤電、鋼鐵、焦化、化工、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
1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三部門提醒告誡有關鐵礦石貿易企業和期貨公司,不得編造發布虛假信息,不得選擇性引用數據和信息、故意渲染漲價氛圍,不得捏造散布漲價信息,不得哄抬價格,不得過度投機炒作。
1月1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十三五”期間累計退出鋼鐵落后產能達1.5億噸以上,水泥過剩產能3億噸左右,地條鋼實現了全面出清。
1月28日,《重慶市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印發,其中,“十四五”期間,重慶市粗鋼產能控制在1500萬噸以內,持續加強對項目落地備案、環評、節能審查等程序的跟蹤監管。
1月29日,《上海市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印發,其中,嚴禁鋼鐵行業新增產能,確保粗鋼產量只減不增。大力推進鋼鐵生產工藝從長流程向短流程轉變,到2030年,廢鋼比提升至30%。